12月5日,“回响2024”腾讯新闻·教育频道年度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举行,论坛以“科创融合 共筑未来”为主旨,聚力教育界专家学者、行业领导者、专业研究机构、教育媒体和教育投资人等,交流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助力,探讨教育创新对未来的影响,谋求行业凝聚人心、共同进步的合作契机。
受“回响2024”腾讯新闻·教育频道年度论坛组委会邀请,荟萃英才教育的创始人、总经理张想玲发表了现场感言,以下是感言实录。
Q:张老师您好,很高兴您来参加 2024 腾讯网教育频道年度论坛活动!请您跟广大网友打声招呼,简单介绍下您和所在的机构。
A:各位老师,各位小伙伴大家好!我是张想玲,是荟萃英才教育的创始人和总经理。
我们目前公司总部在广州天河,在深圳、武汉、济南、成都等各核心城市有广泛招生。目前我们专注于职学生的考研辅导,配套一些其他成人学历提升比如高升专,专升本,研升博等课程服务,已经帮助上万名学生完成他们提升学历的梦想,目前学生服务好评度都是很不错的。
Q:特色化是教育品牌发展的方向之一。贵机构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A:我们初创团队都有着将近10年的成人教培经验,所以很深刻地意识到市场很大,我们需要专注在一个垂直细分的领域上深耕。因此我们确定了自身的服务口号——让学习无忧,出精英人才,通过我们专业的择校指导,高效的学习系统以及细致的服务流程,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获得所匹配的学习方式和取得最终的结果。
目前在做在职研究生培训的机构基本是以MBA、MPA等管理类联考辅导为主,我们除此以外还完成了教育硕士、法律硕士、应用心理硕士、护理硕士等辅导课程体系,还联动上千名老师给有需求学生做1对1高效辅导,给学生提升分数带来极大地保障。同时在职学生比较热门的选择是同等学力申硕项目,具有免试入学的特点,降低学生读研的门槛,像人大,暨大等学校都可以申请入学。 总的来讲,我认为以学生自身条件和结果预期为起点,个性化打造学习和拿结果方案,千人千面就是我们在今天市场上均为大班课下的特色和竞争力。
Q:今年活动的主题是“科创融合 共筑未来”,针对教育融合科技和创新,您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观点?
A:我觉得结合我们自身经营发展和学生需求来看,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在理念与认知层面:
第一是树立融合发展理念。教育机构应深刻认识到科技与创新对于教育的重要性,将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、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驱动力。积极探索如何将科技手段融入教学过程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.
第二是关注前沿科技动态。教育从业者需密切关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的发展,了解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力,及时将相关技术引入在职研究生教育课程中,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。
在课程与内容层面:
第一是创新课程设置。打破传统学科界限,设置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,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,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例如,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学、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,开设相关的特色课程.
第二是更新教学内容。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,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,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。同时,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,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,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。
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:
第一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。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,采用直播教学、录播教学、在线讨论、案例分析、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,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,提高学习效果。例如,通过直播教学实现师生实时互动,解答学生疑问;利用录播教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进度.
第二是引入智能教学工具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教学辅助工具,如智能辅导系统、自动批改作业系统、学习数据分析系统等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,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.
第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,通过虚拟实验室、在线模拟项目、实地调研等方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,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。例如,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实验场景,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.
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:
第一是提升教师科技素养。加强对教师的培训,提高教师的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,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。例如,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、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课程,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。
第二是引进跨学科人才。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,为教育融合科技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持。这些跨学科人才能够带来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,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。
在合作与交流层面:
应加强校企合作,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共同开展科研项目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活动。通过校企合作,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前沿技术,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;同时,企业也能够为教育机构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,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.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: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,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和科技成果,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。例如,与国外知名高校或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、学生交换项目、教师互访等活动,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。